《拴马桩》,此词条收录于12/16,仅供参考
拴马桩(别名:“拴马石”“看桩”“望桩”;英文名:Tying Stakes)是中国传统民间石刻艺术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历史和地域文化特色。
早期拴马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拴马桩并非专作拴马之用,而是与纪念式碑刻有关,是一件集实用性与欣赏性于一身的艺术品。拴马桩表现的题材体现了“吉祥”“避邪”等家族个体性的民俗愿望。就拴马桩雕刻的狮子形状,一般看成“镇宅辟恶”的吉图。20世纪80年代初,在陕西省部分研究者的推动下,拴马桩作为一种民间石雕艺术被纳入学术视野。1985年,陕西省文化文物厅拴马石艺术考察组专家首次对拴马桩作了分类和介绍。截至21世纪,拴马桩已无实用功能,但作为民间石雕,它仍有着一定的艺术地位和文化价值。
拴马桩的造型主要是由桩头、桩颈、桩体和桩根组成,拴马桩的材料大多是砂石与青石。拴马桩与人类对图腾的崇拜有关,而拴马桩特有的造型也是男尊观念的隐示。
拴马桩是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民间石雕工艺品。从可查找到的早期拴马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拴马桩并非专作拴马之用,而是与纪念式碑刻有关,是一件集实用性与欣赏性于一身的艺术品。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